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  首页 | 曲艺新闻 | 曲艺视听 | 曲艺图库 | 曲艺人物 | 曲种介绍 | 曲艺杂谈 | 大连笑掌室相声社 | 大连瀚涵艺术学校 | 业务合作
  曲艺人物  
 
相声名家
快板名家
评书名家
二人转名家
鼓曲名家
其它名家
 
  曲艺杂谈  
 
崔凯:交互媒介下的曲艺生态新格  
曲艺界“以德服人”还行得通吗?  
让曲艺真正进入高等教育  
【媒体报道】姜昆:倡导优良行风  
相声名家姜昆讲曲艺  
孙福海网络“摆知”收徒 曲艺老  
 
  当前位置: 主页 > 曲艺人物 > 二人转名家 >  
 

二人转名家:李静

简介
      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,黑土剧明星,是实力派关东女艺人。现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演员。国家一级演员,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,市曲协副主席。她嗓音甜润,艺术特点风格泼辣,唱腔情真意切,尤善表演戏剧性强的二人转和拉场戏。参加演出的《报春花》、《一加一等于几》、《胖嫂招亲》、《双送鸭》、《双叩门》、《过了这个村》、《摘幌》、《摔葫芦》、《连心曲》、《云昌讨饭》等戏剧作品获各类国家级奖项,演过众多小品,电视剧《刘老根》中饰大辣椒。演技个性突出,深受群众欢迎。李静就是因为出演“大辣椒”这个角色一夜走红。
从业经历
青少年期
      李静从小性格开朗,泼辣大方,从来不怕见生人。她的嗓子好,唱歌好听,大人想听她唱歌,有求必应,从不怯场。她的康平老家正巧坐落在康平县二人转曲艺社房后,她每天都能听到从剧场里传出来的悠扬、悦耳的二人转腔调。就此,李静便喜欢上了二人转。然而事与愿违,她的父母却认为唱戏是下九流,低人一等,对她唱二人转百般阻止。然而,“你有千条妙计,我有一定之规”。只要是父母不在家,她便在头上扎上一条毛巾就开扭开唱。什么《小老板》、《红柳子》、《胡胡腔》《大救驾》,她都能一板一眼,唱的上心,一招一式,扭得像样。一来二去,李静的歌声就长翅膀了。邻居们管谁都知道李家出了一只百灵鸟儿,她的歌声谁听谁都竖大拇指。李静得意之余,却又忐忑起来,高兴的是自己的表演得到了大家的赞许,忐忑的是被父母知道了又要挨尅。果不其然,一天,下班回来的父母一脸阴沉地把李静叫到面前问:“又唱那破二人转了吧?怎么说你你不听呢”李静虽然心里忐忑着,可仍然镇定地反驳道:“二人转有什么不好?人家就爱唱嘛!”就这样言来语去的,李静与父母对峙了好半天,见女儿态度那么坚定,父母也没辙了。只要任凭她去了。李静打赢了这一仗,心里高兴的不得了:因为以前每每唱二人转的时候都要背着父母,打那之后,她可以光明正大地唱了啊。学习二人转更上心了。
初入剧团
      到了十四岁那年,正好赶上康平县剧团招收学员,李静深知如果征求父母意见,那是肯定不会同意她去考的。于是,她便大胆地背着父母偷偷上了考场。到了考场一看,报考的所有孩子都有父母陪着,唯独自己没有。可考试开始后,那些有父母陪着的孩子却一个个胆怯得不行,唯独没有父母陪的李静从始至终从容镇定,对答如流,顺顺当当地考完了每个试题。她的表现刹时引来了全场人羡慕的眼神。不久,考取名单公布了。当李静看到名单中赫然地写着自己的名字时,却悄悄地哭了起来,此时,谁也不知道,这哭声里的含义:她是担心父母的责怪啊。回家之后,聪明的李静就在父母面前拼命地表现。家里的零碎活几乎都被她抢着干了。父母一见,万分诧异,却怎么也琢磨不透这里的蹊跷。 恰好,李静有个做军官的姑父来串门儿,李静的心里顿时有了妙招儿:请姑父帮着说情。晚上宾主酒足饭饱后,李静的姑父就把这个秘密摊开了。父母一听,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孩子这么有心计。在姑父的说理攻势下,父母这才欣然允诺。但,约法三章,第一,搞文艺工作了,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了,在家里还得帮父母做家务;第二,无论挣多少钱,回来一定要交给你妈妈,如果想买什么,有正当的理由可以跟妈妈要;第三,除了去单位上班,不可以去别的地方。听了这话,李静心里的高兴劲就别提了。这几个条件还用提么?从小就有良好家教的她就是不要求,也能做到这几点啊。就这样1965年的3月份,李静便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康平县剧团做了一名专业二人转演员。一进专业团,人们就发现她演啥啥像样,唱啥啥有味儿。没多久,她就名声鹊起了,到了70年代,她已经成了团里当然的台柱子了。
     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八十年代。二人转艺术在这一历史时期,遭遇了潜在的挑战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人们的审美观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。很多二人转艺术家们都在苦苦地寻找更大的突破。1982年,李静接了一个叫《攀亲家》戏。她在担任主演的过程中,不仅在艺术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寻求突破,而且力求在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中赢得更多的观众。文化部在京举办全国优秀曲艺观摩演出。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,获得了个人表演二等奖。1986年,她又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,她表演的单出头《胖嫂招亲》大胆地将传统的东北二人转舞蹈与西方的舞步相结合,既凸显了时代感,又体现了二人转舞蹈之美。因此,她梅开二度,又一次为辽宁的父老乡亲捧回了银奖。有人说,李静的表演是“老瓶灌新酒”,也有人说她的表演是 “新瓶灌老酒”。李静听了不以为然,她执拗地说:“不管怎么样,只要观众喜欢就是好酒!”
她的心收回来了。排练、演出依旧紧张有序地进行着。冬天艺术团要上山下乡演出。每演出一场要唱《张郎休妻》《回碑记》两出戏。那些年,天嘎嘎冷,演出时,手冻得像猫咬的一样。可每个动作,每句台词,她都不会偷偷放过。用李静的话说,那时,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二人转事业当中去了。李静是主演,可以说,她身上的担子最重,每场戏都是大段的唱腔,大段的台词。她蹲在锅台前烧饭,需要背台词,锅都烧糊了,还不知道。她走路的时候也要背台词,常常与自己的朋友擦肩而过。一次两次行还有情可原,次数多了,这闲言碎语就多了。有人说她出了名了,架子大了。可他们哪里知道,此时的李静是出神入化地徜徉在戏里呢!是在逐字逐句地背台词呢!她认准一个理,那就是:天道酬勤,只要功夫到了,艺术上,肯定有丰厚的回报。
走出国门
      事实也真的应验了马力老师的那些话,1989年8月,中日关系进入微妙的解冻时期。因辽宁省和富山是友好城市,省里组织了一个团赴日本富士山艺术节。这个团,就由清一水的铁岭二人转搭起了班子。当时,省内很多艺术团体意见纷纷:派一个二人转团出国?辽宁没人了?是的,当时二人转远不象现在这样火爆。所有的演出大多在乡村或是小城镇,很少登大雅之堂。出国前,大家的心里都敲着小鼓,担心来自各国的老外听不懂,看不懂,只靠一个节目单上的那几行解说词,能行吗?李静是带着这个疑惑走上场的。表演时,她一举扁担“咔”一个别针崩坏了。台下,带队的马力老师把这一微小的变故都看在了眼里,她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。而这时,李静虽然紧张,但,脑子里始终有个潜意识,那就是:无论如何也不能中断。结果,凭着她良好的舞台应变能力,硬是把全场盯下来了。这时,人们才注意到,马力老师紧张得心脏病都快犯了。然而,大大出乎人们预料的是,演出过程中,掌声不断。演出结束后,好多新加坡的朋友,走向他们,同他们拥抱、拍照。还有好多外国西方人给他们送大把大把的鲜花。在颁奖大会上,当李静捧着玲珑剔透的奖杯,止不住的泪水立刻蒙住了眼睛,那一刻,所有酸楚、辛苦、委屈;什么茶缸被冻坏了,饭碗被冻裂了,以及看不到孩子的所有的委屈全都一扫而光。马力老师说的那句:土地雷爆炸最响的话,在她的脑海里久久地震响着。
 
 
 
  友情链接:  
 
 
曲艺新闻
  最新动态
  大事记
 
 
曲艺视听
  曲艺音频
  曲艺视频
  老唱片录音
 
 
曲艺图库
  诵说艺术
  鼓曲艺术
  其它艺术
 
 
曲艺人物
  相声名家
  二人转名家
  鼓曲名家
 
 
曲种介绍
  诵说艺术
  鼓曲艺术
  其它艺术
 
曲艺杂谈
  曲坛轶事
  曲艺研讨
 
 
曲艺新闻 | 曲艺视听 | 曲艺图库 | 曲艺人物 | 曲种介绍 | 曲艺杂谈 | 关于我们 | 业务合作 | 联系我们
版权归属:辽宁曲艺网 www.lnquyi.com QQ: 446067472  Email:net_dl@163.com
联系电话:0411-82770000-601 备案号:辽ICP备11012568号
本站声明: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如侵犯了你的版权,请你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