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  首页 | 曲艺新闻 | 曲艺视听 | 曲艺图库 | 曲艺人物 | 曲种介绍 | 曲艺杂谈 | 大连笑掌室相声社 | 大连瀚涵艺术学校 | 业务合作
  曲艺人物  
 
相声名家
快板名家
评书名家
二人转名家
鼓曲名家
其它名家
 
  曲艺杂谈  
 
崔凯:交互媒介下的曲艺生态新格  
曲艺界“以德服人”还行得通吗?  
让曲艺真正进入高等教育  
【媒体报道】姜昆:倡导优良行风  
相声名家姜昆讲曲艺  
孙福海网络“摆知”收徒 曲艺老  
 
  当前位置: 主页 > 曲艺人物 > 评书名家 >  
 

评书名家:王杰魁

简介
       王杰魁,评书艺术家,生于1874年,卒于1960年,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北京说评书,渐渐享名。他最拿手的书目是《七侠五义》。如果说,评书以细腻为艺术风格特色,那么,王杰魁则是细中又细。他说书,吐字慢,像在拉长音,娓娓说来,别具艺术魅力。又善于使用“变口”,用不同的方音刻画人物。
经历
      二十三岁开始在北京说评书。拜王致廉为师,得其亲传,专说《包公案》及其续书《小五义》、《续小五义》,是北京评书界“杰”字辈顶掌门户的门长。王杰魁说书以说表细腻、慢而中听、变换声调塑造人物而见称。他熟悉平民百姓的生活,在说书中表现三街六市、五行八作及民间习俗有独到之处,由此形成了他的流派特色。
      清光绪年间,北京宣外大街胜友轩茶馆主人提倡评书艺人入馆说书,便请了王杰魁说《包公案》,从民国初年,他就已享誉书坛,尤能吸引中下层听众。后主要从艺地点在天桥。他在天桥福海居(能容纳三百多书座)演出三十余年。
       从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,长年在北京一些商业电台连续播讲《包公案》,各商号的收音机争相播放,行人趋集店前聆听,街上嘈杂之声顿消,故得“净街王”之美称。
      三十年代中期,有一次他在北京西安市场同庆轩书茶馆说书,同时同地长顺轩书茶馆内有另一派说《包公案》的同辈名家刘杰谦说书,一连两个月,两部《包公案》不但没有互受干扰,反而相得益彰,两家都是场场满座。同行互济,传为佳话。
       许多京剧演员都喜听王杰魁的评书,四十年代名武丑叶盛章挑班、组织金升社,改编了《藏珍楼》、《徐良出世》、《智化盗冠》等剧目,都从王杰魁的评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。
人物评价
       王杰魁为人诚实、循规蹈矩,善待同行,在台上向无对听客蹬、踹、捧、卖的劣行。有一次,他在东城南湾子东悦轩书馆说《包公案》,那里的书座儿太监居多,说到“邓家堡神手大圣邓车打弹弓、北侠欧阳春宝刀削弹”一段,不想这“削弹”因与“削蛋”谐音而犯了太监的忌讳,惹得太监们飞起茶壶来。此事为精于武术的评书艺人田岚云闻知,为抱打不平,田特意到东悦轩说书,在台上直骂了两个月太监才罢休。
  王杰魁一生节俭,也为人所称道。每次上电台说书,总是包好新鞋带着,穿旧鞋走路,到了电台门才换上新鞋。他说《包公案》收入颇丰,家道算得上小康。
作品
    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王杰魁年事已高,极少登台,所演说的《包公案》唯“三吃鱼”一个片断有记录本保存,被收入中国曲艺研究会编辑、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《评书传统作品选》一书。
弟子
      王杰魁的亲传弟子傅阔增(1900—1976)谦虚好学,肯于吃苦,说《包公案》与《小五义》描摹市情民俗、社会心态颇似其师。王杰魁去世后,傅阔增说的《包公案》在北京享有很高声誉,书馆争相邀请。傅在1959年加入北京宣武说唱团。所述数百万字《包公案》记录稿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遗失。
 
 
 
  友情链接:  
 
 
曲艺新闻
  最新动态
  大事记
 
 
曲艺视听
  曲艺音频
  曲艺视频
  老唱片录音
 
 
曲艺图库
  诵说艺术
  鼓曲艺术
  其它艺术
 
 
曲艺人物
  相声名家
  二人转名家
  鼓曲名家
 
 
曲种介绍
  诵说艺术
  鼓曲艺术
  其它艺术
 
曲艺杂谈
  曲坛轶事
  曲艺研讨
 
 
曲艺新闻 | 曲艺视听 | 曲艺图库 | 曲艺人物 | 曲种介绍 | 曲艺杂谈 | 关于我们 | 业务合作 | 联系我们
版权归属:辽宁曲艺网 www.lnquyi.com QQ: 446067472  Email:net_dl@163.com
联系电话:0411-82770000-601 备案号:辽ICP备11012568号
本站声明: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如侵犯了你的版权,请你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