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宝瑞原籍山东蓬莱县,祖上在北京交通口南大街开设蓬莱轿子铺,人称:“轿子刘家”。我们和表哥家不仅是同乡,两家的祖上也于1895年左右先后来到北京谋生,我祖上在东单苏州胡同西口开设宝庆斋,专门供应宫内旗人饽饽(即糕点),人称“饽饽白家”。两家既是老乡,又多做些喜庆买卖,越走越近,我的大姑奶奶就许配给了“轿子刘家”,两家结成连理。 据老人讲,“轿子刘家”生意日渐衰落,到1915年,刘宝瑞先生出生时家境已贫寒,家中指望表哥能多读书,表哥自幼聪明好学,记忆力超人,但他对念书不太感兴趣,就是爱听相声,每天清晨口袋里揣两个窝头、一块咸菜,由交通口步行到天桥去听书、听相声,一去就是一天,到天黑又从天桥步行回家。 时间久了,跟相声界前辈也混熟了。 表哥对相声特别热爱、执着,看完老一辈演员表演,他回到家后,面对着墙壁认真复习、深入研究,真是“入了迷”。因为不爱上学读书,私自学说相声,家人多次说服不改,气得老人抄起炒菜勺就朝表哥的脑袋打去,打得满头是血,留下了一个疤痕。 前辈相声表演艺术家崇寿峰老先生看表哥是块说相声的料,就收他为徒,担任启蒙老师,经崇老先生调教,表哥进步很大,12岁就能登台演出,在舞台上实践一年后,13岁如愿以偿又正式拜前辈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寿臣老先生为师。 学徒期间,表哥刻苦求艺,对张老师倍加尊重,张老师在舞台上演出,表哥就站在台下聚精会神看,一言一语、一举一动都记在心上。张老师演出后,表哥就在后台给张老师斟茶倒水,用手巾给张老师擦汗,这一切张寿臣都看在眼里,所以才把肚里的东西全抖了出来,无私传授。 出师后,表哥从不满足自己的成绩,他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,学习他人之长。 来源:新华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