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认识陈鸣志已经近六十年了,算得上知根知底的老朋友。当年他七八岁的时候在连兴茶社学徒,那时候我也在那里,是那儿的正式演员。当时对他来说学徒环境非常好,他跟不少的老先生学习相声,如我的父亲尹寿山,还有阎笑儒、史文翰、回婉华、于宝林、于佑福等。到了1953年还是1954年的时候,他离开了连兴去了河北鸟市。在那里又经过刘奎珍、杨少奎、张宝茹等人的传授,形成了他现在的水平,赢得当前观众们的爱戴。
陈鸣志给人最突出的感觉就是耿直。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为人处世上,耿直这两个字贯穿始终。在生活上他是我的好朋友,在事业上他是我的好伙伴,算得上是良师益友。他这个人性格比较直,不会拐弯抹角,在平时生活中看到不顺眼的事儿、不顺眼的人,总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来。有些事儿换了别人可能就过去了,可陈鸣志就不,就要说,为此也得罪过人。有人说你们说相声的不是最会说话吗,见谁都客客气气的,笑脸相迎,怎么还会得罪人呢?可陈鸣志跟别人不一样,你让他揣着明白装糊涂,随便跟你嘻嘻哈哈的,他还真做不出来。不管对方是谁,也不管什么事儿,想说就要说。有时限于当时的场合实在磨不开张嘴的,他回来自己老得念叨,早晚不定找什么时候还得抓机会说出来,要不他憋心里难受。可被他说了的人呢,也许当时不高兴,过些时候冷静下来想想,人家陈鸣志说的都对,都是为了你好,你还真说不出什么来!不管什么人,只要是认识他的,提起陈鸣志这仨字没有不赞同的。在艺术上我对陈鸣志也是赞成的,从他到众友以来,他一直是团里重要演员之一,也是最努力的演员之一。陈鸣志对相声艺术有他自己的追求,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,在现在的相声演员里可以算得上凤毛麟角了。相声市场经过这十几年的起起伏伏,现在算是比较不错了,可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。现在有些演员的表演越来越浮躁,甚至洒狗血。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样才符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,但是陈鸣志从来都不会这样,该怎么说还怎么说,原来怎么说现在还怎么说,该响的包袱一个不少,不该有的包袱也一个不加。内行人听完他的相声,都得由衷说一句:陈鸣志使活,规矩!
陈鸣志擅长的段子比如《吃月饼》、《吃元宵》、《老老年》等,都是难度很大的“温活”,说好了不容易。这些段子的特点是包袱没那么多,也没那么脆,全靠演员的能力调动观众,制造舞台气氛,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。掌握不好就让段子失去吸引力,而陈鸣志就能使观众对他表演认可。还有的观众专门来看他,点名要听他的《吃月饼》、《吃元宵》。虽然都是耳熟能详的段子,可陈鸣志在台上演出来就是有一种特别的魅力,让你不知不觉沉浸其中,不但在现场开怀大笑,就算回到家里也是越想越有趣。
对团里的年轻演员,陈鸣志要求得也非常严格。有时年轻演员在台上表演,后台别人都休息了,陈鸣志坐在那儿却注意听台上青年的表演,等演出结束马上就给年轻演员讲今天的表演哪些地方是对的,哪些地方是错的,以后应该怎么改可以,团里的年轻演员在他身上学了不少东西。我们这行有句话叫“宁舍一锭金,不舍一句春”,但是陈鸣志没有这个私心,他就知道这段相声应该这么说,你说的不对我就得告诉你,这是他对艺术、对下一代青年演员认真负责的态度。在艺术上他可称一身正气,无私帮助后代,值得我们大家学习。
(《陈鸣志相声文集》序文之一,该书于2011年印行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