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  首页 | 曲艺新闻 | 曲艺视听 | 曲艺图库 | 曲艺人物 | 曲种介绍 | 曲艺杂谈 | 大连笑掌室相声社 | 大连瀚涵艺术学校 | 业务合作
  曲种介绍  
 
诵说艺术
  相声
  快板
  评书
  山东快书
  太平歌词
鼓曲艺术
  京韵大鼓
  西河大鼓
  东北大鼓
  京东大鼓
  单弦
其它艺术
  二人转
 
  曲艺杂谈  
 
崔凯:交互媒介下的曲艺生态新格  
曲艺界“以德服人”还行得通吗?  
让曲艺真正进入高等教育  
【媒体报道】姜昆:倡导优良行风  
相声名家姜昆讲曲艺  
孙福海网络“摆知”收徒 曲艺老  
 
  当前位置: 主页 > 曲种介绍 > 诵说艺术 > 评书 >  
 

评书的艺术技巧

      编者按:袁阔成先生是全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。他不仅善于说传统评书,更精于说现代评书。他播讲过的评书,如:《水泊梁山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封神演义》和《新儿女英雄传》、《保卫延安》、《创业史》、《敌后武工队》、《平原枪声》、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、《林海雪原》、《红岩》等,深受全国人民称赞,被誉为评书艺术的精品。本文是袁先生对自己多年评书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,也是在对评书口语艺术专门研究方面难得的佳作和宝贵资料。


  评书这门艺术大家都很熟悉,特别是通过电台、电视台等现代传播媒介已深入千家万户,颇受听众欢迎。评书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艺术形式,它不受时空限制,也不需要化装、服饰、道具,就可以完成演出任务。但是,要说好一部书,说得生动,有吸引力,而且具有哲理性和知识性,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,就不那么简单容易了。有人说,写诗靠才华,写小说靠生活,写报告文学靠思想.而要说好一部评书,不但要具备这三者,并且要有象生活小百科那样的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见闻.因为这一切都构成一位评书演员的功力。

  评书艺术的特色和功能,首先表现在“评”字上,所以有“评书之贵在于评”的说法。“评”包括评人物、评事件、评情理等等。评人物就要评介一个人物在此时此地的作为、表现,他的行动和他的世界观、道德观的内在联系,也就是忠奸善恶等等,评事件就是要评介一件事的始末原因,发展变化和最终结局以及它们与客观环境的制约关系,评情理就是要评介人和事的是非曲直、伦理观念及其社会背景.这种评述是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占有大量资料为基础的。要评得正确、全面、恰如其分,也并非易事。仅仅根据故事情节本身提供的依据,就事论事地评述一番,是远远不够的。

  我从事评书艺术几十年了,如果再溯及先辈的家传,那历史就更长了。时常有人问起我从事评书艺术的心得体会,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字:苦。难道没有一点儿甜吗?有,极少。我认为评书艺术是一种极其繁重的脑力也包括体力的劳动。首先,要把洋洋几十万言的平面文字立起来,化为书坛上的艺术表演,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同小可的大工程,更何况还要绘声绘色地把时代背景人物成长、情节过程、矛盾冲突、地理位置、风物习俗、饮食器皿、服饰礼仪等等,一段一段地加以评说呢.当然不是每说必评,但评确是很主要的成分。戏曲界有“千斤白四两唱”之说,如果说评书是“千斤评四两说”,我看也不为过。

  具体地讲,评书艺术的首要问题是选书。戏曲界有“戏保人,人保戏”之说,与此同理,评书界也有“书保人,人保书”的说法.也就是说,故事情节本身曲折、火炽,其中人物也家喻户晓,那么这部书就容易说好,反之,故事平直,人物也陌生。那么表演的难度就大些,就需要演员以其深厚的功底,运用各种技巧,才能把这部书说好。也有人说,搞错了一个对象,苦半世,选错了一部书,苦一世。话虽然夸张,但也不无道理,因为过去评书老艺人,一生中往往只以一两部大书为其代表作。

  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浩如烟海,但绝非每本书都可以拿来作为评书的脚本。譬如,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,搬上戏曲舞台,通过剧中人的舞台形象、道白、唱腔以及舞美、道具、灯光的烘托,成为吸引人的好戏。不少剧种都有红楼梦的剧目,但是,要把红楼梦作为评书来说,难度就大一些。当然,并非绝对不能说。再如一些散文体小说,说起来就更吃力,可见选书是评书演员的第一性的问题。

  小说是供人阅读的,作者写书就是为了给人看,他并没有考虑到评书演员要把它作为评书来表演,当然也有下少古典文学名著来自评书话本,象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等。小说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开卷后几分钟,十几分钟,就能把读者抓住。评书演员则更简捷,他们要求自己在开书后用几句话就能把观众抓住。因此,评书演员在选好一本书之后,还要根据评书表演需要对原著重新结构。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说好这部书。一个演员按照原来自己从师学艺学来的基本功和技巧,来表演今天的著作,那是很不够的。即使是传统书目,也有个增强时代气息、为今天听众服务的问题,否则,评书就会丧失其艺术生命力。譬如,传统评书中有很多程式动作、套话和赞赋,今天的观众就觉得陌生、难懂。形容马的套话不少,但在新书目中难得用上。现代交通工具是汽车,它的型号、功率、特点往往在书中需要交待,也要说得琅琅上口。这里就有个向生活重新学习的问题。

  随着时代的前进,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,为了适应这种变化,评书的节奏也要加快。这当然不是说要加快语言的速度,而是指要快些进入情节,人物要快些出 场。过去说传统书那种有头有尾、不慌不忙的说法,听众会坐不住的,因为他们都很忙,关子、扣子,是评书的要素,目的是吸引听众回头,继续听下去。为了把书 说得生动感人,避免平铺直叙,这些技巧仍然需要。但需要的是情节本身自然产生的关子、扣子,使人觉得这是水到渠成,而不是故弄玄虚.过去那种为了留扣子而 不顾书的节奏,人为痕迹明显的做法是不足取的。

  我改编的评书《肖飞买药》,取材于长篇小说《烈火金刚》。改编时,我根据评书的需 要进行了较大的删节,故事集中于:肖飞受命、进城买药、胜利归来这一条线上,使之脉络分明。同时尽量注意语言的准确、洗炼,努力做到:多一句嫌多余,少一 句嫌不足,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,最后形成了一段文武带打、说演并重的新评书。

  评书艺术除了说之外,表演也占有很大的比重。师承的表演动作,大多是传统的,如捋髯、掏翎子、撩袍端带等,对现代书目来说。已不能适应。勉强用之,则显得不伦不类,因此就需要重新设计,使之更贴近生活。

  在 评书表演中,手的动作是很重要的,要求手眼相合。手的表演动作效果有时甚至超过脸的表情,其实这也是有生活依据的。譬如在赌场里,每个赌徒的手的活动,会 把他彼时的心态表露无遗。我在《肖飞买药》里设计了不少手势,例如肖飞在见到特务头子川岛一郎时,将右手提的药箱子换到左手,随之右手敏捷利落地拔出手 枪。观众看到这里往往采声四起,这是经过一番设计的。动作不仅要求漂亮,而且要实。浮浅的表演是由于内心的空乏在作祟,只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产生恰如其 分的动作,真实可信。要说好一部书,就要根据内容设计表演动作,不能因袭。因为异于以往的才算标新,优于不足的才称得起佳作。

  总之,评书的评靠素养,表演靠功底,而这一切都来自学习和生活,并通过舞台实践,得到升华和提炼,产生艺术魅力。

  评书演员和听众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,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听众,引起听众的共鸣,使听众产生想象,共同理解人物和情节的发展。

  评 书演员也有一个从传统观念中逐步解脱的问题。一位画家曾经说过:每个艺术家的创作过程都有学习和模仿的阶段。而艺术贵在创作,不能用旧公式的翻版来代替创 作,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避开前人走过的路,不重复前人,走自己的路.这需要才华和付出努力,一个评书演员的艺术道路也应该如此。

  现 在的优秀传统书目都是过去几代人、甚至几十代人艺术劳动的结晶。作为一名现代的评书演员不但要学习和继承,而且要创新。所以说评书演员道路是艰苦的道路。 美国大作家海明威说过: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,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,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。评书演员也一样,要耐得住清苦和寂寞。

  在 评书表演中,眼神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,所谓“定睛则有,转睛则无”。在《肖飞买药》中,肖飞偶遇何志武,他先是意外,然后马上想到夺取他的自行车为自己代 步,买药时,小特务不无怀疑地打量肖飞;川岛一郎识破肖飞时的傲岸神情;肖飞出城时,鬼子兵确信他是自己人的憨态等等,这几处的眼神动作都是用心设计。反 复推敲的。这里尽管没有影视的特写、定格等手段处理,但观众还是充分领会到的,具有匠心的劳动是不会白费的。

  武术讲究“外三合: 手脚眼;內三合:心气胆”。隔行不隔理,评书也是一样,要手眼相合,心气平稳。评书演员的气息运用特別重要,一大段书词。在哪里换气、停顿,都要象书面上 的标点符号一样,有合理安排.戏曲讲究板眼节奏,评书也应该让细心的听众听出它的板眼节奏。评书最忌一道汤,也就是起承转合、迟疾顿挫混乱不明。一部评书 必须经过精心剪裁和设计,不能拿来一段就说。就象炒菜一样,要讲究火候、滋味,评书要味道浓厚,就得添彩。画家们说,色好涂而彩难涂。添彩是有诀窍的,齐 白石先生画虾,那虾须剔透如生,跃然纸上,美在似与不似之间。多少人想学而不可得,这除了功力也有诀窍,后来才知道,原来他在墨汁中加了一点赭石。诀窍也 是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来之不易的,是经过多少实践和失败,付出艰辛才取得的。

  评书不能一味傻说,不能取巧,而要熟能生巧,熟了也不能大意,仍要全副精神当生的说。

  我 对评书的前景是乐观的.因为评书是语言的艺术,而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,只要语言存在,评书是肯定会发扬光大的。但是,目前存在着不少问题。首要 的问题是改革与提高的问题,传统评书的精华当然要继承,但原封不动地抱住传统不放,泥古不化,评书艺术就不能发展。就拿评书的道具来说,一张桌子,一条手 帕、一块醒木、一把折扇,传统就是这个样子。但是可以不可以变化一下呢?譬如把桌子换成讲台式、甚至国际讲台式的,象演说家那样站在麦克风前表演,只要效 果好,亦无不可。再如醒木,它起着开场铃的作用,结尾时拍一下,有结束感。现在看来似乎可有可无了,当然不一定排除,要视演员各人的风格而异。表演、道 具、服装都有个改革的问题,其中有消化吸收的过程,但要注意与时代同步,让观众看着顺畅。不一定说传统书就要着长衫,因为服饰是有时代性的,不顺应就显得 扎眼。

  民族艺术之经久不衰,是因为有民族习惯,因为群众喜闻乐见。自己的东西当然要珍惜,不能嫌弃,扬弃糟粕自不必心疼。艺术的 改革要注意群众性,让群众听得懂,喜欢听。有人在书里大段背诗词歌赋,自己津津有味,而听众却感到生涩,坐不住了。青年占听众的很大比例,如何为他们服务 好,是演员应该反思的。为迁就青年听众,也不一定都说新唱新。新书和传统书也是辩证关系,过若干年,现在的新书也就成了传统书。据传说,宋朝时评书就在汴 梁的勾栏瓦舍盛行。那时就有说黑旋风的,李逵在台下听了哈哈大笑。那时的新书就是今天的传统书了。

  评书演员是一个人独立之作,因此作为演员素养,要注意革除小生产者的习气,平时应注意同姊妹艺术学习,吸取新鲜事物中的营养。我就很喜欢音乐,特别欣赏音乐的指挥。指挥家的节奏感对我很有启发。

  艺 术都是平等的,沒有高低贵贱之分。名演员也要以艺术面世,不能以盛名牟利。姊妹艺术都应互相尊重,不尊重别人只能说明无知。艺术家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,主 要来自他的刻苦学艺。当然,有些艺术技巧是只能意会,难以言传的。这倒不是什么保守、而是有些自身的细微体验,一时说不清楚.

  总之,评书艺术是埋头苦干的艺术,现在肩上的负重不轻,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。艺术先辈说:艺不亏人。据此,我认为评书艺术的前途是光明的。

(选自1996年第3期(总第41期)《开封师专学报(社会科学版)·口语教学研究》,网友名流邻居提供)

 
 
  友情链接:  
 
 
曲艺新闻
  最新动态
  大事记
 
 
曲艺视听
  曲艺音频
  曲艺视频
  老唱片录音
 
 
曲艺图库
  诵说艺术
  鼓曲艺术
  其它艺术
 
 
曲艺人物
  相声名家
  二人转名家
  鼓曲名家
 
 
曲种介绍
  诵说艺术
  鼓曲艺术
  其它艺术
 
曲艺杂谈
  曲坛轶事
  曲艺研讨
 
 
曲艺新闻 | 曲艺视听 | 曲艺图库 | 曲艺人物 | 曲种介绍 | 曲艺杂谈 | 关于我们 | 业务合作 | 联系我们
版权归属:辽宁曲艺网 www.lnquyi.com QQ: 446067472  Email:net_dl@163.com
联系电话:0411-82770000-601 备案号:辽ICP备11012568号
本站声明: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如侵犯了你的版权,请你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