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  首页 | 曲艺新闻 | 曲艺视听 | 曲艺图库 | 曲艺人物 | 曲种介绍 | 曲艺杂谈 | 大连笑掌室相声社 | 大连瀚涵艺术学校 | 业务合作
  曲种介绍  
 
诵说艺术
  相声
  快板
  评书
  山东快书
  太平歌词
鼓曲艺术
  京韵大鼓
  西河大鼓
  东北大鼓
  京东大鼓
  单弦
其它艺术
  二人转
 
  曲艺杂谈  
 
崔凯:交互媒介下的曲艺生态新格  
曲艺界“以德服人”还行得通吗?  
让曲艺真正进入高等教育  
【媒体报道】姜昆:倡导优良行风  
相声名家姜昆讲曲艺  
孙福海网络“摆知”收徒 曲艺老  
 
  当前位置: 主页 > 曲种介绍 > 诵说艺术 > 相声 >  
 

相声史杂谈(五)

(五)说的不如唱的
 
我国曲艺又叫说唱,最早把说和唱结合起来的艺术实践在国际艺坛上是一种惊人的创造。这种苦心孤诣的尝试在唐代以前是局部的,带有自发的性质。曾经有人以为说唱结合的体裁是从印度输入的,这自然是一种误解。
 
屈原为《九歌》“更定其词,去其泰甚”,这里而被去掉的自然有对白,所谓“词既鄙俚……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”。(朱熹语)。《诗经》的整理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。淳于髡的《谏长夜饮》 ,优孟、优施、优旃的说唱以及俳赋的问答体都是说唱结合的创举。后汉王褒的《僮约》 可算是今存的最明显的例子。这是问题的一面。
 
问题的另一而是:在大庭广众面前,说的艺术是更为困难的,不容易招徕听众的。以富有魅力的故事来吸引听众,差不多在明末的柳敬亭的时候,才能做到。我们看南宋说话四家:小说、说经、讲史、合生,有三家是借助于唱的。宋讲史的演出还不大清楚,唐时演史的“转变”,元时演史的“驭说”都是唱的。明代人认为宋时演史的“陶真”也是唱的。最接近滑稽的杂嘲、行令、合生,都离不开唱。(注:见本书合生节。古籍常见俳倡不分的记载,如《汉书·霍光传》 ,《孔子家语》:“击鼓歌唱,作俳倡”“齐奏宫中之乐,(俳)戏于前”。《五代史》:“然时诸伶,独新磨尤善俳。”“唐庄宗既好俳优,又知音,能度曲。……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。”)所以元代人陶宗仪说:“宋有唱诨”,就是唱滑稽。唐代的口号、诨语是七字句,宋时浑话是十七字令,相当于现在的三句半,也属于唱诨的范畴。
 
人们存有先入为主的成见,容易把现代伎艺的印象加到古代伎艺身上。例如认为相声的发展是先单口,后对口、群活。实际上单口的发展是评书影响的结果,古代的杂扮滑稽多是依题设事、人数不等的群活,单人打诨不是独立的完整的节目。另一种误解是字面上的,古语的“谈”,实际上是“唱”。叶德均在《宋元明讲唱文学》 中举过这样的例子:“虬日谈歌是旧曲”, (《敦煌杂录。金刚经赞文》)谈歌旧曲自然是唱曲。同样,“执板谈歌兑个钱”。(《侯靖录》)“打谈的词曲杨恭”, (《金瓶梅词话》 十五回), “谈歌妇人杨苎萝”。(《洛阳缙绅旧闻记》)都是唱曲,打是演,谈是唱,就是演唱、说唱。
 
宋洪迈在《夷坚支志》 卷六中介绍洪惠英就是以唱的方式进行杂嘲,她是一个合生艺人。明代柳敬亭“唱词话,间戏谑”,引起不少纠纷,以为柳敬亭说的是评话,不可能弹词、唱词话。其实,他处在词话盛行的时期,弹词唱曲不是不可能的,在文籍中也是有记载的。
 
说与唱的交流、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说与唱不是势均力敌、平行发展的。“唱”可以借助于综合艺术与同台演员的帮衬,“说”可以附丽的伎艺相对来说要少得多、在“市声吆喝,嘈声十里”的场合,卖物、献技都要借助于唱,所谓“凡卖一物‘必有声调”。(宋高承《事物纪原》)“因市井诸色歌吟变相之声,采合宫商而成。”(《梦梁录》 )这是宋代的情形。曲艺复兴期的清代也是俗曲风行的时代,南滩(簧)北马(头调), 早期的南北相声艺人如万人迷,王无能都是以唱为主。相声与滑稽接受的艺术遗产是说唱混杂的综合影响。
 
这是说,象题日所借喻的,近代相声的前期,优势在唱的一方面,特别是叙述宋代的滑稽,分析它的艺术特色与估计唱艺在相声史上的地位时,我们提供的是“唱优先于说”的图画。
 
现在边疆地区的相声带有更多歌舞的成分,杨振华同志也正在进行着一种偏重歌舞的实验。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。另一种实验也在迸行,那就是相声剧。一般说来,幽默风格的语言滑稽是难度较高的艺术,我们既不能丢弃传统,又不能知难而退,走捷径。在过渡的时期内,各种不同的实验互相竞赛是一种可取的办法。
 
我国的民间艺术,散乐百戏,社戏傩戏,都是土法上马的,唐时的刘采春,宋时的刘道人、张山人都是改革实验的先行者。我们在下面几节里多少仍要触及他们的实验,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首先把相声艺术着成野生的艺术,从打野呵而不是从宫廷与宴席上观察与讨论相声的原因。
 
 
  友情链接:  
 
 
曲艺新闻
  最新动态
  大事记
 
 
曲艺视听
  曲艺音频
  曲艺视频
  老唱片录音
 
 
曲艺图库
  诵说艺术
  鼓曲艺术
  其它艺术
 
 
曲艺人物
  相声名家
  二人转名家
  鼓曲名家
 
 
曲种介绍
  诵说艺术
  鼓曲艺术
  其它艺术
 
曲艺杂谈
  曲坛轶事
  曲艺研讨
 
 
曲艺新闻 | 曲艺视听 | 曲艺图库 | 曲艺人物 | 曲种介绍 | 曲艺杂谈 | 关于我们 | 业务合作 | 联系我们
版权归属:辽宁曲艺网 www.lnquyi.com QQ: 446067472  Email:net_dl@163.com
联系电话:0411-82770000-601 备案号:辽ICP备11012568号
本站声明: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如侵犯了你的版权,请你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。